微資訊!廣州中考人數再增約1.3萬人,今年變數幾何?如何避免“踩雷”?|雋言教育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蔣雋 實習生 孫安娜 葉冬梅
(資料圖片)
今年廣州中考人數增加約1.3萬人,意味著可能出現哪些變數?家長和考生應如何避免“踩雷”?首先,中考人數增加或導致各梯度線上線考生人數上漲,學校錄取分數上揚、且末位考生志愿號前移,因此填報志愿建議保穩為主,爭取第一志愿錄取。其次,今年亟需增加約7000普高學位,但去年普高已經擴招一輪,引來學校超規模辦學、名校資源稀釋等顧慮,專家建議,科學規劃、加大投入、改革教育評價體系,讓各方敢于開辦新學校。
中考人數將逐年攀升
4月17日,廣州中考體育開考,參加考試人數超12.4萬人。雖然官方尚未公布今年廣州中考人數,但體育是中考計分科目,參加體育中考人數基本可視為中考人數。例如,廣州市招考辦數據顯示,2022年共111464名考生報名參加中考,111464人參加體育考試。
也就是說,2023年廣州中考人數約為12.4萬人,比2022年的11.1萬人,增加約1.3萬人。而2022年比2021年報名人數增加2萬人。
近年來,廣州中考人數處于持續攀升狀態。未來10年,這一趨勢或將持續。
因為,根據目前廣州初一初二乃至小學各年級人數顯示,廣州中考人數將保持攀升態勢。此外,由于二孩生育等原因,廣州市教育局此前表態,2023年、2024年廣州將迎來小學入學高峰。
因此,對于目前就讀小學和初中的學生及家長來說,要做好中考人數可能持續增加的準備。
當然,相關部門正積極擴充普高學位。廣州教育“十四五”規劃指出,計劃新增3萬普高學位,相信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中考競爭壓力。
影響1:第一二三梯度上線考生或激增
中考人數增加,可能造成各梯度線上線考生增加,當某一梯度線上考生增加人數與普高增加學位不匹配時,會導致學校可選擇的考生變多了,學生之間的競爭加劇,學校的錄取分數上揚、且末位考生志愿號前移。
廣州中考以約前12%的考生成績作為第一檔梯度控制線分數,后續梯度線依次類推40分。去年中考人數增加2萬人,各梯度線以上考生也激增,就出現了一些學校錄取分數上揚、末位錄取志愿號前移,高分考生志愿填報不當,滑到下兩個梯度學校,甚至滑檔補錄的情況。
2021年和2022年廣州市中考分數段統計表數據顯示,第一梯度投檔線以上考生分別是10959人、13396人,去年增加了2437人;第二梯度分別是13665人、17391人,增加3726人;第三梯度分別13818人、16140人,增加2322人;第四梯度分別是12434人、13665,增加1231人;第五梯度分別是10380人、10654人,增加274人;普高最低控制分數線以上考生分別是約3345人和約1394,減少1951人。
由數據可見,去年第二梯度線考生人數上漲最多,近4000人,第一、第三梯度分別增加2000多人,第四梯度增加1000多人。而去年普高錄取人數增加的是7186個,這7000多個學位增加在哪些梯度線的學校,并不確定,就可能造成不匹配。
例如2022年,第一梯度線上學校廣州市鐵一中學(越秀校區),錄取分數分數從690上升到725,末位考生序號從2到1;第二梯度線上學校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錄取分數線從650漲到698,末位考生序號從3到1;第三梯度學校廣州市第四中學,錄取分數線從610到669,末位考生序號從6到1。
雖然試題難易也是錄取分數波動的因素之一,但末位考生序號的提升是不爭事實,說明該校競爭有所提升。
建議:志愿填報穩妥為主
因此,對于今年的考生來說,中考志愿填報建議保穩為主。
廣州市第五中學副校長吳晶晶指出,無論是710分、690分還是630分左右的同學,都建議保穩為主,盡量確保在第一志愿被錄取,“踩線進入任何一所學校,都未必是非常理智的選擇。如果讓出二三十分,成為學校的前半部分或排名靠前的學生,獲得該校的優質教育服務和資源會更具優勢。”因此,家長們在填報志愿時不要糾結于“不浪費孩子辛苦考的每一分”,讓出二三十分并不吃虧。
此外,吳晶晶提醒,從2022年中考錄取情況來看,不少區的龍頭學校在第一志愿已經招滿,第一志愿沖省市屬名校、第二志愿用區屬龍頭保底的方式,要謹慎考慮評估。
影響2:亟需增加約7000普高學位,哪里來?
中考人數逐年攀升,增加普高學位自然成為當務之急。
以中考普高錄取人數除以填報志愿人數,即可獲得普高錄取比例。2022年廣州中考普高錄取比例約為57%,以今年12.4萬考生的基數,要保持這一普高比例的話,需要普高學位約7萬個,對比去年普高錄取6.2萬人,即普高學位增幅應達約7000個。這將是巨大挑戰。
廣州普高學位增加主要依靠三個來源:
一是名校開辦新校區。例如今年清華附中灣區學校將招收首屆高一學生。但有號召力的名校就那么幾個,執信、廣雅、鐵一等不少已經開辦了新校區,學位再增也是有限。而且名校擴張也必須有度,需警惕名校稀釋的問題。
二是開辦新學校。但開辦一個新高中,從學校本身到地方政府都有顧慮。因為沒有辦學成績參考,或沒有初中“子弟兵”保障生源,萬一首屆招生錄取分數較低,失去了“江湖地位”,未來再想“逆襲”,就難了。
三是現有高中擴招。但去年廣州普高已經擴招一輪,增加了7186個學位,不少學校人數已經超過設計規模,面臨校舍、場地不足等問題。“從一個宿舍住6個學生擴充到住7個學生,食堂也不夠用,學生排隊洗澡,經常遲到。”一位校長表示。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吳穎民表示,廣州教育近年來出現了超大規模學校問題,學校能容納多少學生,應配備多少課室、活動室、實驗室、運動場地,是有標準的,但由于學位供給不足不斷擴招,不少學校超規模進行教學活動,打掉實驗室、活動室改造成課室,校園擁擠,影響教學。
普高擴招,如何保障教學質量?
除了校舍容量問題,學校更焦慮于擴招后能不能保持教學質量?
一位去年擴招幾百人的校長表示:“因為編制、疫情等原因招不上老師,目前教師缺口130多人。再擴招,別說教好,有沒有人教都是問題。”
多位校長說:“擴招需要提前儲備師資、保障教學質量。但是教師編制緊張,學校每年只能按師生比獲得編制名額,學生沒入校之前,是很難預支指標的,而且一個老師至少要培養3年才算稍有經驗,目前能提前一年儲備幾個老師,已經算不錯。在不超學校設計辦學規模的前提下,每年擴招1個班是比較理想的節奏。但是學校面臨外在壓力,擴招速度往往身不由己。”他們擔心:沒有高質量師資作支撐的擴招,會變成“兌水”擴招,會敗壞學校十年甚至幾十年才積攢起來的美譽。
建議:改革教育評價體系 敢于開辦新校
吳穎民建議,相關部門要尊重教育教學規律,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加快新學校建設步伐。
對于地方政府和新學校顧慮招生分數,不敢開招高中的問題,吳穎民建議推進教育評價改革,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讓地方政府愿意和敢于開辦新校。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如果能從學生入學及畢業情況、素質教育落實情況、全面發展情況及學校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情況等多維度考核學校、老師、學生,且所有考核指標和結果公開、透明,全部向社會公布,讓公眾看到每個學校的教育能力、辦學水平,不同孩子在不同學校獲得的發展進步,讓大家都理解接受“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家長自然能夠理性選擇。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王世偉教授建議,首先,引入社會力量辦普高,政府補貼學生一定比例學費,以補充公辦普高的不足。其次,建設“高中園”,深圳已有探索。第三,優化資源配置,經費首先用于滿足建設學校及師資培訓。(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甘卓然
校對 | 彭繼業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