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讓“一頂帽子”管到底
讓“一頂帽子”管到底
幾天前,蕭山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樓塔中隊執法隊員陳建忠和蕭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樓塔所執法隊員一起,來到轄區內的一家餐飲企業,對企業進行了一次聯合“體檢”。
綜合行政執法部門檢查企業的油煙排放、垃圾分類等情況;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則檢查企業的食品安全、營業資質等情況。
在企業負責人老李的印象里,以前哪怕是針對同一件事,相關部門常常是“今天你來查,明天他來查”。有時剛執行完前一個檢查組的要求,后一個檢查組又提出了新要求。“現在檢查完全不一樣了,只需‘綜合查一次’就能達到此前‘查多次’的效果,省時省力。”
同樣嘗到“甜頭”的還有瓜瀝鎮的工作人員。以前,鎮里收到企業餐飲油煙的投訴,工作人員需要先后同市場監督、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等多個部門溝通協調,分別開展現場檢查,效率低、周期長。現在,相關部門一次就能查辦到位。
行政執法領域,歷來存在部門“條抓”強,基層“塊統”弱的現象。一些執法事項鄉鎮“看得見管不了”,部門“管得了看不見”,常被形象地稱為“多頂‘大蓋帽’管不好一頂‘大草帽’”。
自3月1日全省“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推進會召開以來,蕭山區聚焦“執法事項劃轉、執法隊伍重組、執法系統重塑、執法流程再造”四個關鍵,先行先試、大膽實踐,在行政執法領域不斷探索和創新,讓“一頂帽子”管到底。
記者了解到,蕭山在“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中的三個關鍵是:事項、隊伍和監管。
一方面,是通過“橫向”的系統重塑,實現“管執一體”。蕭山區將檔案、發展改革、教育、科技、民族宗教、民政、人力社保等13個部門70%以上的高頻率、高綜合、高需求執法事項,交由綜合行政執法部門行使,70%以上的行政執法量由綜合行政執法部門承擔。簡單來說,就是大范圍推進跨部門跨領域綜合執法,避免交叉執法、重復執法。
另一方面,通過賦權的方式組建鎮街層面的綜合行政執法隊,讓鎮街有權、有人、有隊伍。通過“縱向”的隊伍重建,蕭山區正在梳理鎮街執法事項目錄,擬將住建、市場監管、生態環境等區級部門350項執法事項下放鎮街(案件數占全區執法總量69.6%),實現精準賦權,確保事項“轉得出、接得住、管得好”。
整個執法領域的“系統重塑”以后,如何讓相關人員既能減輕負擔與壓力,執法效能又得以更好提升?
蕭山的做法是數字賦能,推動“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與“一網統管”“一網通辦”體系相互融合、互為支撐,率先實現“公安110、信訪12345、基層治理四平臺”三大核心業務系統集成,將“上級交辦、本級發起、下級上報(投訴舉報)、智能分析(AI預警)”的各項事件上下貫通,加快形成具有蕭山辨識度的基層治理新模式。
比如圍繞“工程渣土治理一件事”,蕭山區綜合行政執法局通過自主研發的工程車研判大數據平臺,前端研判系統對工程車違法違規實時在線監測預警,中端經“一網統管”自動推送相關違法線索,末端落實執法處置,全面形成“信息預警—事件流轉—立案處罰”閉環模型。截至目前,蕭山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已累計立案查處工程車輛違法案312件,其中實現多跨部門協同處置26件。
有了平臺,相當于有了“指揮所”。基層向平臺反映的問題、線索,則是各部門的“集合信號”。如此一來,真正實現了基層社會治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讓鎮街看得見、管得住、管得好。
“沒有最完美的方案,行動是最好的修正。”預計到今年底,蕭山區完成綜合執法事項拓展到60%以上的執法領域;70%以上的高頻率、高綜合、高需求執法事項納入綜合執法范圍;70%以上的行政執法量由綜合行政執法部門承擔;精簡執法人員編制,部門專業執法隊伍種類精簡50%以上;80%以上的行政執法力量下沉鎮街;執法監管事項100%上平臺,執法監管“一件事”場景應用拓展60件以上,超額完成省定目標任務,真正打造具有蕭山辨識度的行政執法改革全省示范樣板。
關鍵詞: 蕭山,監督,檢查組,投訴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